第三天在咖啡店工作囉,感覺漸漸上手了,除了榨果汁、做milkshake外,今天還幫自己做了一杯cappuccino,Brownie教我要怎麼在同一壺奶泡裡,分別控制到出牛奶和奶泡,看到泡泡依照我的控制流入杯中,整個覺得好幸福。
在這裡的三天,認識一個也是來working holiday的台灣人。但她只待在Brisbane,超過四個月。廚房裡的大哥說,她是來攢錢的,每個月還把賺到的錢寄回家裡。我說:我很佩服她,但是我是來這裡Holiday的!
後來和她談話,告訴她我去過的地方,感覺她有點羨慕,但卻也很急迫的否認她「僅是來這裡賺錢」的這句話,急迫的想要尋找任何足以證明她並非如此的立足點,言詞卻變得很閃爍。其實,把working holiday當作working也無不,的確來這裡賺錢是蠻快的啊,如果真的是這樣,其實是可以直接很坦白的說出來自己的目的。我不懂,也或許我真的誤會她了。
晚上,迎接新搬進來share house的另兩位台灣背包客,他們今天直接試做了一家餐廳的kitchen hand。其中一個很能適應,另一個切到手顯得不太開心,直接說明天不想做了。從外表看不出來的,和她聊天後才真覺得她可能是一個嬌嬌女。她說老闆叫她切菜,她怎麼切就是不會切啊,幾個油鍋在旁邊看起來超可怕,好羨慕電視節目裡會作一手好菜的人,但她真的不喜歡做這個,在家裡也只有幫忙炒菜,很少切東西、洗碗。
我心想,這不就是你學習的好機會嗎?
但是她不想。她說,Massage老闆叫她明天去面試,那個工作應該會比較好吧!
這些談話,讓我忍不住又思考起working holiday的定義,真的是因人而異。我自己想要藉由這趟旅程,讓自己更堅強、更能在各種環境下活下去,所以什麼事情我都義無反顧的嘗試。
但對於那些想尋求真正「Holiday」的人來說,可能找一些自己真的喜歡,又輕鬆又好玩的事情,才是他們遠赴重洋,到這個新土地上想要尋求的東西吧!
只是,可能需要很多的「好」運氣。